1、要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同时,普及慈善意识,传播慈善文化,弘扬优良传统美德,通过广泛开展慈善活动,聚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,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提高。
2、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,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,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,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日益显现。大力发展慈善事业,是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,对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,促进城乡之间、地区之间、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,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,推动先富帮未富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,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。
3、各类组织和各界人士积极加入到这一爱心事业中来,人人心怀慈善,人人参与慈善,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文明、更加和谐。
4、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,致富思源,义利兼顾,自觉履行社会责任。
5、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,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
6、要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、老年人事情有人管、老年人困难有人帮。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,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,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。
7、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、临时救助、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。打赢脱贫攻坚战,慈善力量大有可为。
8、完善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、慈善事业、优抚安置等制度。必须多谋民生之利、多解民生之忧,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在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。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,强化社会责任意识、规则意识、奉献意识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推进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建设,激励人们向上向善。
9、完善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、慈善事业、优抚安置等制度,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、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。
10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,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。
11、统筹完善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、慈善事业、优抚安置等制度。
12、要依法规范捐赠、受赠行为,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。
13、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,发展慈善事业,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。
14、要加大再分配力度,强化互助共济功能,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。
15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,推动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!
16、引导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。